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:
母親在春節前過世,她的猝死令大家措手不及,我在地球的另一端焦急地等待家人捎來最新的消息。當晚大嫂來電告知做完母親的身後事後,二嫂跟著她回家來到母親的房間翻找,找不到抽屜鑰匙就要大嫂強拆櫃子抽屜,找存款簿、地契和母親曾說要送給她女兒和我的金項鍊,要看看那個比較大。大嫂告訴我,母親才剛過世,她知道這樣做不好,但她也擔心二嫂懷疑她私藏財產,所以只好幫著二嫂強拆母親的櫃子。當我聽到她如此不尊重才剛離世的母親時,我氣得渾身發抖,但還是想辦法讓自己冷靜。
父母在世時,曾跟我討論到房子的分配,希望兩棟房子都有我的名字,讓我能牽制兩家,不要因爭奪財產起紛爭。但我向父母表示,如果真的這樣做,姑嫂一定會不和,最後可能連兄妹之情都會破裂,而我也會不敢再踏入他們的家。因我曾有此表態,所以兩位嫂嫂都知道我不會跟她們爭房產,對我也就比較信任。
我的兩位嫂嫂都是相親來台的越籍新娘,在來台之前都不知道我兩位哥哥都有敗家的歷史;特別是我二嫂來台之後,發現二哥的問題就認為都是全家人欠她的,覺得嫁給我二哥很委屈,每次遇到紛爭時,通常都是大聲喝斥、得理不饒人。
自從母親過世後,二嫂就一直在想辦法要多分點財產,她向我們請托的鄰居代書表明她要三份財產(我二哥和兩個小孩)、大哥的獨子一份(大哥已過世)、我一份。之前她在我母親房間搜屋的行為,就已經讓我很不滿了,現在還這樣得寸進尺;母親的猝死,實實在在地考驗我們家人之間的感情。
這幾個月來,我的心裡非常不好過,雖然已經開始學佛修行,但因膝下無子女,對於老年生活還是有些擔憂。但在看了同修師兄姐們的分享、精舍部落格甘霖慈善基金會的案例之後,便與先生將自己的財產清算一遍,覺得自己目前的生活已經好太多了,省吃儉用,不要鋪張浪費,努力修行,不要胡思亂想,保重身體,還是可以安享晚年的。思及此,就不想再跟二嫂爭了,於是向鄰居代書及大嫂說,媽媽身後的財產,您和二嫂自己談,我就不介入了。
過幾天,代書跟我說大嫂向他訴苦,自從我不爭財產後,她要獨自一人面對強勢的二嫂,還要爭取自己的權利,讓她很難過,我聽到這些也很難過。大嫂的個性忠厚老實,大哥很早就往生了,她當時獨力照顧我生病的父母和一個未成年的兒子;現在,我的父母往生了,她必須獨力照顧孩子,無所依靠。但,二哥還有工作,二嫂若拿走大多數的財產,對大嫂來說真的很不公平,她的經濟也會有困難。看著這場財產爭奪戰,我真是進退維谷,心裡很是難受。
記得一位師姐曾分享阿伯對她說過的話:「遇到困難時先等一下,先不要動,不然事情會被影響,妳就要忍耐,等事情過去之後,再處理當下的事情。」這段話令我印象深刻,也讓我能在這一次財產分配的事件中冷靜應對,不隨外境讓情緒起伏而破壞家族情誼。我常想,如果沒有遇到精舍,沒有學佛修行,沒有加入修行社團,沒有閱讀部落格文章和高僧大德文鈔,我就不會有如此的成長,感恩牟尼精舍,感恩佛菩薩,感恩阿伯,感恩師兄師姐們!
每次二嫂找我,我都會要求自己平心靜氣地與她溝通,鄰居代書也盡可能地向二嫂解釋台灣繼承財產的法律分配比例。那段日子都隨二嫂去奔波,她不斷地想辦法要為自己多拿一些,我都不做任何反駁她的言語及動作,也盡可能地避免衝突。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,突然有一天,二嫂帶來了令所有人意外的消息:她提出三人平分財產,分給我的財產比她略多一些,她與大嫂兩家分的差不多,雙方都可接受,這件事情就這樣圓滿落幕了!
事後,我對分財產的事件深深地反省,對於二嫂的錢執,我竟然不知不覺入了境、著了相。阿伯說:「凡事順其自然。人的貪念並非說理說得清,一定要修行,讓其得其所願吧。人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來也空,去也空,人生渺渺在其中。」我自己也是外籍配偶,非常能理解兩位嫂嫂遠嫁來台的苦,也能將心比心,盡量去體諒她們、關心她們、幫助她們。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因為某些爭執導致心中不平靜,但感恩修行社團要求團員們每日的靜坐功課,讓我能透過靜坐沉澱自心、反省自己,試著以「不思善,不思惡」的心態來看待每一次衝突、每一段因緣,讓自己能「歷事煉心」,放下執著,用「戒急用忍」的態度化解可能導致家庭破碎的危機。
(分享完畢)
人生在世,誰不會遇到挫折和磨難,人生的考驗隨時都有,越是忍不過的越要忍,越是磨不了的越要磨,這就是「歷事煉心」,每個人都會遇到的。越忍,心量就會越大;越磨,意志就會越堅定。古諺云: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,人若沒有經過打擊、沒有受過磨練就會像溫室裡的花朵,風一吹就折,雨一來就倒,一點小挫折都禁不起,哪裡還能在風裡雨裡中昂然挺立呢?
《阿伯的話─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德觀於忍,福觀於量,一個人的德行是看他的忍辱,一個人的福報是看他的心量;修行係修正行為,將不好的地方趕快改進,脾氣、個性要改,運勢才會開。」
「『德』觀於忍,一個人的德性,取決於是否能忍,忍受不平、忍受誘惑、忍受艱苦;培養忍耐力,不與人計較,心量寬大,德行自然好。」
人生有種種考驗,這些考驗不是為了要來打敗我們的;而是為了激勵、鍛鍊我們,讓我們的心志得以成長茁壯,智慧得以成熟圓融。「風平浪靜的海面無法鍛造優秀的水手,人生的路上唯有碰到暗礁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。」人雖有天賦,但德行、心量和才華還是必須要經過不斷地磨礪和訓練才能越來越高遠,越來越深厚,越來越非凡。
以下引用自網路文章:
古語說:「觀德於忍,觀福於量。」看一個人有沒有德行,就看他能不能忍。「忍」字意味深長,它的內容也很全面。要忍什麼呢?比如說,利益現前的時候,你能夠忍住不去貪,見利思義,如果不符合道義,你能夠忍住不去獲取,這就是有德行的表現。當看到美色現前,你能忍住不去貪愛,不去放縱自己的行為,這也是有德行的表現。有人毀謗你,對你不理解,批評你,怨恨你,你能忍住不去和他分辯,不去打擊報復他,不和他一樣去搞對立,這也是有德行的表現。
所以古人說: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就看你在難忍處能不能忍。貧窮時,你能夠忍住貧寒的生活,奮發圖強,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天下;人生事事如意、處處受人恭維時,你能忍住不起歡喜心、不去貪戀;這也是一個人德行的表現。所以順境淘汰人和逆境淘汰人,都非常的嚴厲,並不是說你事事如意時,就沒什麼可提升的了。順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,讓人放縱自己的情欲,尋歡作樂,享受人生。如果你能夠面對這些享樂,不去貪戀,這也是有德行的表現。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顏回向老師請教什麼是「仁」時,孔子說:「克己復禮為仁」。克除自己的欲望、私利,最後返回到禮的規範,依禮去做,這才是有德行,這才是仁心的表現。因此,一個人有沒有德行,就看他在難忍時能不能忍。
「觀福於量」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,以後有沒有發展,就看他是不是心量很大、心胸寬廣,中國人說:「量大福大」,《了凡四訓》上講,袁了凡先生年輕時仕途不順利,他後來反省到就是因為自己不能容人,認為別人對不起自己,做了很多對不起自己的事,不能寬容別人、寬恕別人,這是心量不夠大,所以福報稀薄,人生不順利。
《晏子》上講,齊景公向晏子請教求賢之道,晏子說:「通則視其所舉,窮則視其所不為,富則視其所分,貧則視其所不取。」這個人通達時、得志時,看看他舉薦的是什麼人,是賢德之人,還是結黨營私的人,還是自己的親屬。窮困潦倒時,就看看他不去做的事,人窮志不短。雖然一個人很窮困,但是不符合道義的事也不應該去獲取。
「富則視其所分」,他富裕時,就看他是不是會與人分享,惠施財富。孔老夫子也說,一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華,但他又驕傲,又吝啬,那其餘的方面都不值一提。一個人富裕了,不僅不吝啬,而且還能惠施財富,這個人才有可取之處。
「貧則視其所不取」,這個人很貧困,但是他不苟取,也要看這個是不是符合道義。像范仲淹,小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寒,他就到一個寺院去讀書,在寺院中偶然發現了一壇金子。那時,他的生活非常儉樸、非常貧窮,但他得到這個金子後,知道這金子不屬於自己,他又把它埋回到樹底下。後來,他考中科舉,做了宰相,在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,一個人命裡該有的,你丟都丟不掉。范仲淹當了宰相後,這個寺院的方丈就向他來化緣,想重修寺院。因為他以前在這個寺院讀過書,現在又當了宰相,所以這個方丈就向他來化緣。范仲淹說,其實你們寺院裡就有這樣的財寶,他告訴方丈有一壇金子埋在樹底下。他們回去一找,果然找到了。因此說,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,他還能夠不苟取、不苟得,這樣的人才是可取之人。(引用完畢)
上述有緣人分享,在母親過世後,家裡上演一場財產爭奪戰,大部分的人都會為自己圖謀利益而加入戰局,誰也不讓誰,能分越多越好。但有緣人很有智慧,事情來時,先忍耐,不急著去爭、去表態,反而堅守本心,安愚守分,不投機取巧,也不選邊站引發更大的紛爭,讓嫂嫂們自行去協調、去處理,最後,終於獲得一個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。試想,若當初有緣人也加入戰局、不願退讓,現在她的家族感情可能已經破裂,也許還可能導致更慘烈的結果。正所謂「家和萬事興」,無論遇到什麼人、遭遇什麼事,都要儘量做到圓滿,才不會有嗔心、帶仇恨,本世互相爭鬥,未來世還要互相討報,冤冤相報何時了啊!
《阿伯的話─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德觀於忍,福觀於量,百忍堂中有太和,海納百川方成洋。」
「寬容是福,量大者福必悠深;忍讓是德,厚德者方能載物;有容,福乃大,德深子孫賢。」
有句話說:「有萬年的土地,無百年的主人」,這世間沒有任何人事物是永恆不變的,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,包括現在的身體,都是借給我們用的,故,凡事不要太執著。要珍惜得人身、在人間的短暫光陰,努力精進修行,償還累世業力,藉假修真,提升心性,如此,才不會白來這世間一遭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