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,來文照登:
最近跟友人相約上山踏青,其中有兩位友人是喜好露營的達人,一休假就是往山裡面跑與大地為家,以前和老公曾經騎車上山踏青過,通常我都是被干擾到敗興而歸,因為從頭到尾都在頭暈,從來也無法一瞥深山美景的浩瀚無垠。
那天的第一站,印象超級深刻,我長這麼大以來,從來沒有那麼近距離看過雲海,而且,那片雲海非常厚實,頓時有種錯覺,我們大家好像來到了人間仙境了,大家的腳踩在雲端上,好不真實的感覺;那片雲海如棉花糖般,軟綿綿的好像很可口,想咬下一口,非常漂亮,大家齊口讚嘆,此次踏青真是值得了!常露營的友人們說:「這種雲海可遇不可求,他們常上山露營的人,也難得一見奇景,而且,這面雲海,像伴隨我們旅遊一樣,下午仍然看見,真的好幸運」。
猶記學生時期,曾和同學們去看流星雨,星星就真的好像下雨一樣,我伸出手想要抓住星星,但其實是虛妄;流星雨就這樣不停的像下雨般,下在我們的身上和車子上面,美景美不勝收。
而我們上山踏青時,也去看了神木,站在二到三千多年的神木前面,我們的人變得好渺小,站在神木的旁邊,其實,也只到它們的根部而已,之前我老公跟我說:「人跟山來比,其實我們自己很渺小,不要把『我』看的太重,人生會過得比較自在一點」。
下午回程時,霧氣好重,開車都看不太到前面的路,常露營的友人很穩重地開著車,因為,他們常遇上這些狀況,早已知道如何應對了。友人說:「我們現在正在那片雲海當中」,原來在迷霧中的感覺就是如此,充滿著不安、恐懼,但是,如果這片迷霧像似煩惱,我應該要向友人學習,「即使在迷霧中,也要保持冷靜,抓準車的方向盤,就好比抓穩心的方向和定位,才不至於失控打滑,或是因為緊張因而讓自己釀成大錯影響到他人」,這才是轉煩惱為菩提的過程。
一片美麗的雲海卻有兩面情,一面是早上看見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,另一面則是,讓人深陷在迷霧當中的恐懼,這讓我學習到,凡事總有一體兩面,端看自己怎麼面對,怎麼去想,怎麼去做,就有不同的結果。
學生時期看見的星星,看似真實卻如夢幻泡影般消逝,這就好比人生,我們想拼命抓住一樣東西,但是到頭來我們一樣也抓不住,因為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它終究會消失,留下的只剩記憶。
一路上看見的神木,無比雄偉巨大,而「我」如此渺小,但是現實生活中,我們確實常把「我」看的跟神木一樣高,把別人缺失看得巨細靡遺,這樣的高低落差,實是讓我們與人產生磨擦和煩惱的關鍵點,把這高低差拿掉,把「我」縮小,或許我們就能學習以看神木的心態看待人事物,用真誠的心讚嘆他人,即能減少人際關係的磨擦。
蔡師兄說:「佛魔本一體,何來分外敵,心淨天地正,心邪處處迷」,之前的我做什麼事情都怕,連去山裡也怕被干擾,那天的美景,讓我忘記了什麼叫做害怕,反而,讓我卸下不喜歡去山裡面的恐懼;心邪就是觀念不正確的意思,當我們心態逐漸學習導正了,正面去面對自己內心層面的恐懼,並且,想辦法去克服問題,那麼心的方向盤抓穩了,就能走出迷霧迎向光明大道了。
(分享完畢)
世尊在《金剛經》裡面將世間的一切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淨空法師解釋道:「諸佛菩薩的看法是這樣的,它像閃電,它像露水,它不是真的,存在的時間很短。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世間不過幾十年而已,壽命長的,七、八十歲就算是壽命長的,四、五十歲過世的很多,真的是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,你這樣看法就正確,就對了。所以事實真相我們搞清楚、搞明白,還會不會去造惡?不會了,真的叫心平氣和。心平氣和是學問、是功夫。你不了解事實真相,叫你放下,誰肯放下?誰願意放下?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叫你放下,你自己放下了,為什麼?因為你自己真的了解,不可得,連這身體都不可得,何況身外之物?一切法不可得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、稱他作菩薩。佛是圓滿的清楚明白了,菩薩是清楚明白沒有達到圓滿,但是這些人確確實實他們的心清淨平等,他沒有起心動念,他沒有分別執著。所以他有真實智慧,智慧從哪裡來?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,這叫內學。」(引用完畢)
而宣化上人針對此偈誦說:「有為,是指有形相,不究竟的事相。此相非真,但一般人卻被此假相所迷,不能辨別真假,乃背覺合塵,認賊作子。因此清淨本源的心性,被染污法所遮蓋,就像鏡子久而不用,染上很厚的塵土,不能照了一切外相,對真假不認識了,於是糊塗地把光陰空過。一切有為法,包括一切有形質、有所表之事相,皆是虛妄不實,如夢幻泡影,這些有為法,如作夢一樣不真實;如幻化的景象,海市蜃樓;又如水泡,看去似有,探之則無,本無自性;又如影子,根本無真實體性。如露亦如電,朝晨的露水,在太陽一出來便蒸發掉;電光石火,亦是瞬頃即逝,皆不實在,可是人卻不認識,被外相所迷,一天奔波勞碌去追逐妄相。」
「有些人被財所迷,拼命想賺錢,甚至不擇手段。有些人被色所迷,念茲在茲,晝夜追求滿足其色欲。有些人貪好名,被名譽所驅使而顛倒。有些人放不下吃的,終日惦著吃好、穿好,這個食欲也包括衣著在內。還有一些人,對財色名食他都能夠放下,偏偏放不下睡覺,少睡一點,便感到自己吃了大虧,一定要睡夠,起碼八個鐘頭。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這五欲是地獄五條根,皆是有為法,那麼,如何解決這問題呢?就要認識,這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如,即是『好像』;你應作如是的觀察,把它們看得透徹,覺悟它們是不實在的。」
「打開歷史細看,自古以來,哪有人永遠擁有財寶?永遠擁有美色?永遠擁有好名?永遠吃得最好?永遠睡覺不醒的?既然以前沒有人能永遠擁有這五欲,你為什麼要為這問題而顛倒呢?若想不顛倒,就要學智慧。學智慧須從戒律入手,持戒能生定,從定而發慧,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公式。你把賬算清楚,就知道此五欲一文不值,何必為它而顛倒 ?」(引用完畢)
可惜的是,凡夫俗子如我們,總是在與境界碰上面時,迷惑在當下。即便事後發現了,有時候為時已晚,或者,沒有記取教訓,在下一次又重蹈覆轍。
因此,要能夠真正的明白並且執行這個道理,不努力地去「練習」是不行的。練習包括「察知」、「意志力」以及「轉念」,如同上山老手般,經由長時間的上山與下山,看過許多的風景,歷經瞬息萬變的氣候的洗禮,方能如如不動、按部就班地開著車,不讓霧氣遮蔽了雙眼,克服旅程上的疲憊,帶領旅者安全到平地。
五濁惡世的眾生,追求的就是財色名食睡,身入迷霧之中而不自知;有人一生為得財、色、名利,不斷地追尋,即便碰上了正法道場,也未必有正知正見,還在執心上面打轉,並用著執心去服務眾生,用貪心去唸誦經典,雖然努力地服務,雖然沒日沒夜地誦經,但卻不求作佛,而只想要得財、得色、得名利;若是如此,遇見佛法,等於沒遇見佛法。
蔡師兄說:「我們都是被眼耳鼻舌身意騙,人跟人之間是來消業的,所有的愛情、親情、友情只不過是業力的化身,所以裡外都要力求圓滿,庶免來世再墮輪迴,苦不得脫。」欲修得無上菩提,追求的就是自性的清淨,妄想不可紛飛,傲慢不可升起,要識得這世間萬物的真相,其實是水中月,鏡中花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知道身處於夢幻泡影之中,心所依靠的,就是清淨、不動,身口意時時不違反戒律,遵守倫理道德,如此這般,才能身入迷霧,心不迷途。
「長夜無燈燭,脩途總暗冥;可憐酣睡者,大夢幾時醒。」-憨山大師。
在此與大家分享,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