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:
《阿伯的話-現場開示精華語錄》:「修行要靜坐,這是相輔相成的。每天要排出自己修行的時間表,可每日早晚各靜坐一小時。若是有用心在靜坐,可漸漸入定,且每日持續不間斷,依根基不同,大多約三個月至六個月可看到效果,定力會提升。靜坐貴在每日持續不間斷,沒有每日持續的話,坐一萬年還是在原地打轉;要靜坐到入定,讓心識沉澱。」
自從下定決心開始每日靜坐兩小時,一開始面臨的問題是時間不夠用。為了克服這問題,規定自己不能賴床,每天五點起床,鬧鐘設定為早晨4點59分,只容許自己有1分的時間賴床,但這幾周來,有一天賴了20分,那天是被干擾到起不來,這點真是要反省!
在我靜坐的這陣子,有些特殊情形跟大家分享:
一、動靜兩相,了然不生:有一次靜坐,臉上像有螞蟻在爬,我知道那不是螞蟻在爬,而是干擾,我練習讓自己不被干擾影響,但那天風很大,我被一陣大風把門關上的聲音嚇到了,可見得我的定力真是不好,被動相干擾到心神不寧,「動靜兩相,了然不生」,這方面我要再多多加油!
二、腿痠、痛、麻:曾經有幾次還沒坐一小時,腿就麻到想放下來,《維摩詰經》:「又復觀身,身不離病,病不離身,是病是身,非新非故,是名為慧。」這個「身不離病」,南懷瑾在《花語滿天維摩說法》解釋這句:「維摩居士告訴大家,要這樣去看這個身體:只要有肉身的存在,就一定隨時有病。肉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類組合,依現代醫學觀點,是由九大系統組合。坐久了想站起來,坐得難過了就是病,是坐病。站久了有站病。打坐久了腿發麻也算是病,你把腿放了,覺得舒服,又成放的病,放久了又想盤起來。給你躺下來,躺久了你又受不了。這就是『身不離病 』」。讀完這段話才知道,原來我還在病中,難怪南懷瑾說:「打坐腿會痛,這是業障病。」但今天靜坐一個半小時,腿卻沒感覺到痠麻痛,我要繼續保持下去,假使日後又坐到腿痠麻痛,表示還有業障病!
三、不是真定,只是意識流的注意力集中:有一次聽南懷瑾指導觀音法門的影片,聽著、聽著跟影片的信眾一起靜坐,慢慢的聽不到周遭任何聲音,此時也沒打妄想,我知道這只是注意力集中的作用而已,要到「入流亡所」,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。
四、克服昏沉:晚上那一小時的靜坐,常常坐到一半就開始昏沉,南懷瑾說:「昏沉時就是去觀照昏沉。」我照南懷瑾說的方法練習,有好幾天練習成功,但昨晚卻破功了。昨晚七點多靜坐就開始打瞌睡,撐了二十分鐘起來,要讓自己清醒,再繼續靜坐,但二十分鐘之後撐不住了,我知道我有干擾,但定力真不足,無法降伏,內心一直有念頭想躺著,結果真的躺下去了,睡到半夜,起來看時間是兩點半,起床梳洗之後睡不著,繼續靜坐,內心想坐到早上,但想想還是去睡覺,早上夢到:「阿伯在上打坐課,我上課遲到,沒聽到前面阿伯提到很多靜坐的重點,我一直想知道阿伯上什麼?問了一位我不認識的婦人,他也不告訴我。」夢境很深刻,唉唷!我知道我考驗沒過了,真是慘啊!
聖嚴法師說:「什麼叫做精進專修?像永明延壽禪師,每天持阿彌陀佛聖號,乃至作息、飲食、大小便利、睡眠的時候,都不間斷,那才叫精進專修。」
以上這些是我最近靜坐的心得分享,自己真是慚愧啊!仍有很多不足之處,愛賴床、愛睡覺、定力不足、不精進、愛偷懶,打混摸魚,還有太多要改進的地方了。
阿伯說:「每日持續不間斷才是重點。」克服懈怠是我目前的首要目標,而所謂的精進專修就是同一種方法專一且不斷的努力,這就是一門深入。
(分享完畢)
阿伯說:「靜坐不一定會成佛,成佛離不開靜坐。」靜坐對修行而言,真的很重要,但是我們往往忽略靜坐的意義與目的。
為什麼要靜坐?我們每天起心動念,妄想念頭就像滔滔江水川流不息仍不自覺,但靜坐時,特別容易發現自己妄動不已的心,而靜坐就是訓練我們將心靜下來、定下來,漸漸不再妄想紛飛。
然而靜坐有許多難關要克服,如同分享文所述,相信很多人也有相同的狀況,腿痠腳麻、昏沉、掉舉、身體處處不適、沒耐心……等各種擾人的情形,讓人靜坐很不順利,甚至無法每天好好靜坐。
有關靜坐可以參考精舍部落格所刊登的相關文章:
《靜坐的流程》https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post/158120159
《靜坐教學筆記》
https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4717603
開始練習靜坐,或許每個人有不同的進展與階段,但最重要的是能夠持之以恆!每天都維持靜坐的功課,不但能促進身體健康,還能將自我的內心淨化、洗滌,對於身、心、靈都有很大的幫助。研究指出,透過靜坐,能夠將浮躁、不安的心情沉澱,減少焦慮,讓身心更安定。藉由靜坐,在身心放鬆的過程中,內心漸漸達到一種寧靜、祥和的狀態。靜坐後,面對生活的事物與人群,會更有冷靜、沉著的智慧,且在各方面的學習都會有更好的專注力。此外,靜坐還有助於良好的睡眠品質。
南懷瑾:「初學靜坐,如何達到靜?大家不要特別求一個靜,姿勢坐好,六根不用,眼睛不外視,耳朵聽到外界種種音聲,雖然非常吵鬧,但六根意識不動,與你如同兩個世界,毫不相干,鬧市就同山林一樣,內心自然就靜了,何必再去求一個靜的境界?當然,自己覺得心理的思想妄念來去不停,這是個問題。
大家不要忘記了一切學問修持都從靜中來,人性本來是靜,動是後天的染污,從古至今,從生至死,始終是靜,思想來去你不要理它,也不要歡迎它,不迎不拒,自然『任它著地自成灰。』你越想去注意思想,反而激盪內心的思想,發而成為外在的語言聲音,從身心深入體會參透這些道理,慢慢就會進入觀世音入道之門。
一上座你不要管自己的妄想,比如街上的車水馬龍,我晝夜在此境界中,我把它當成什麼聲音呢?當成海潮音。普門品上說:『梵音海潮音』。觀世音菩薩道場,在浙江普陀山 。那海水的浪潮,比現在還要吵;風濤浪起,如同風吹高樓呼呼作響,各種聲音都有。
但是,你只是聽到而不干擾,不是聽不見聲音。聽不見不就如同死人一樣?也不是用意去聽它,本來現成,不要另外去聽。聲音來了是動相,聲音去了是靜相,動靜二相只是相對的現象。能聽的功能,它不在動相與靜相之間,動來也留不住,靜來也無所住,能知道動,能知道靜,當體即空,一念不生,自然就對了,非常簡單。」
(引用完畢)
宣化上人:「人為什麼沒有智慧?就因為心到處跑。人為什麼一天比一天老?因為心各處馳逐。比如一部新車子,你亂去駕駛,必定用很多汽油,且又浪費很多汽油,結果車身及零件都產生很多毛病,把車子弄壞。人的身體亦同此理,你若不懂好好管它,讓它任意到各處跑,也必定浪費很多汽油。像人天天吃補品,說有營養能補助身體,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,到處外馳,則吃多少補品也補不了所丟掉的精神。所以諺云『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』,必要把心收攝回來,使他定在一處,才不致浪費精神、透支精神。比如你懂得開車,不使它橫衝直撞,則不會遇到意外,而車子也能用很久。同理,人的身體若懂得修養,則身不會老,且不會死。
禪,翻譯為「靜慮」,因為你靜慮才能夠有禪,你若不靜慮就沒有禪。定,就是不動的意思,不動就是定,你若動了就不定。
坐禪又叫『思惟修』。從此三個字觀之,坐禪不可能沒妄想,一定會有妄想,如水波浪。為什麼水裏有波浪?因為有風之緣故。我們坐禪,為什麼打妄想?因為自性裏猶存虛妄,虛妄如風,妄想就如水中波浪。
現在打坐要『靜慮』,就是要停止妄風。『思惟修』,即是要減少妄想,停止心裏之波浪。『靜』,即是令它不動,『慮』,即念慮;念慮不起,能生定力。定力生出,久而智慧現前;有了智慧,能照了諸法實相,即『一念不生全體現』。靜慮到極點,一絲妄想也無,便能入定,而本有智慧現前,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,不被外物所動搖,外面的萬事萬物不能動搖你的心,才算『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』此時,稱譏苦樂利衰毀譽,這八風皆不能動搖你的心。
什麼是禪味?就是得到禪定的快樂,得到輕安的滋味。這種滋味奧妙無窮,不可以心思,不可言議,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,才能領受。禪不是說的,而是參的,所以禪宗是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的法門。
參禪的人,參到火候到的時候絕對不發脾氣,不與人爭論,到了無爭三昧的境界。也不求名,也不求利,看富貴為花間露水,看功名為瓦上霜片,頃刻就消逝無蹤。」
(引用完畢)
靜坐,從雙腳痠麻痛,到察覺妄念紛飛,再到可以安然定坐及妄念止息,乃至什麼奇妙感應,這一切都淡然處之,並應持續保持靜坐的習慣,宣化上人開示:「坐禪就是像馴馬師、馴猴師,很不容易的;雖然不容易仍然要坐,勉為其難。在這世間上,你要做哪一件事,都是不容易,很費力的,坐禪亦復如是,必要費一番功夫。你能將狂心野性、癡心妄想制之一處,功夫就會日增,而煩惱也日減。」
每個人都有圓滿的自性,但我們總是不知道它在哪裡,從早至晚只有躁動的妄心,不斷地充斥在我們腦海。靜坐,讓我們學習內觀,回歸本心。然而,修行不是要我們只會安靜地靜坐,靜坐完依然妄想熾盛,情緒依然忽高、忽低,隨境而動,靜坐是在鍛鍊我們的心,能夠時時自主自淨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何名坐禪?此法門中無障無礙,外於一切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 名為坐,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。」
您是否準備好靜坐了呢?讓我們一同開啟靜坐模式吧!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南無阿彌陀佛!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南無阿彌陀佛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南無韋馱菩薩
南無伽藍菩薩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