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。」——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:印光大師,《印光法師文鈔全集》(包含增廣、續編、三編、三編補)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,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。以下為〈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〉,希望您細細品嘗,並落實於生活,調整心態,轉變人生!

相關文章連結如下,請多多分享流通:http://mouniass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3201188

 

明因果之理(2)論因果誠明二法

 

原文:佛所說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乃發揮因果之究竟者。有謂因果為小乘,而不肯提倡,是皆專事空談,不修實德者。如來成正覺,眾生墮惡道,皆不出因果之外,何得獨目之為小乘乎。其曰:一陰一陽之謂道。此所謂道,果何道也。非誠明合一之道乎。誠即明德,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滅之妙性,乃性德也。由無克復之功夫,則不能顯現,故謂之為陰。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。乃朝乾夕惕,兢業修持之功夫,即修德也。修德之事顯著,故謂之為陽。修德功極,性德圓彰。誠明合一,即所謂明明德而止至善也。

 

前此之功夫,為格、致、誠、正、修。後此之事業,為齊、治、平。然此誠明合一,明明德而止至善,以迄于齊、治、平,非憑空即能如是。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。何為使之不能不如是者,即所謂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也。人雖至愚,決無好兇惡吉,幸災樂禍者。聞積善必有餘慶,積不善必有餘殃,賢者必益加勤修,不肖者亦必勉力為善。勉為既久,則業消而智朗,過無而德明。昔為不肖,今為大賢。是知誠明之道,於自修則已具足。於教人,非以因果相輔而行,亦不易盡人悉各依從也。合因果誠明二法,方為聖人繼天立極,垂型萬世之道。亦即自心本具之光,與普照法界之佛光也。(續)婺源佛光分社發隱

 

譯文:佛講「三世因果,六道輪回」,徹底地闡明瞭因果的道理。有人說因果是小乘,從而不肯提倡,這都是些專事空談,不修實在功德的人。如來成正覺,眾生墮惡道,都不出因果之外,怎麼能單獨視它為小乘呢?古德說「一陰一陽之謂道 」。這指的是什麼樣的道理呢?不就是「誠明合一」的道理嗎?「誠」,就是「明德」,是人們即心本具不生不滅的妙性,為「性德」。由於沒有克己復禮的功夫,「性德」就不能顯現,所以稱之為「陰」。「明德」之上,再加一個「明」字,即「明明德」,是指朝夕晨昏,日日夜夜努力追求,警惕用功,兢兢業業修持的功夫,即是「修德」。修德之事顯著,稱之為「陽」。修德的功夫達到極處,性德就能圓滿彰現。「誠明合一」,就是「明明德而止至善」。

 

明明德的功夫,為格、致、誠、正、修;至善的事業,為齊、治、平。然而,誠明合一,明明德而止至善,直到齊、治、平,並非是憑空產生,無根無據的,自然有使之不能不如此的原因存在。什麼是使它不能不如此的原因呢?那就是「三世因果,六道輪回」。人再愚蠢,也一定沒有喜好凶禍,厭惡吉祥,以災為幸,以禍為樂的。聽到「積善必有餘慶,積不善必有餘殃」的話,賢良的人,必定會更加勤懇修持,而不肖的人也會努力行善。不斷勉勵自己,久而久之,則惡業消除而智慧顯現,沒有過錯而性德顯明。雖然過去是不肖浪子,現今卻已成為有德賢人。因此,「誠明合一」的道理,對於自己的修持已經足夠了,但是要用它教人的話,如果不借助於因果規律,就難以讓一切人都依從奉行。把「因果」與「誠明」兩種法門結合起來,才是聖人順應天心所建立的真理,是流傳萬世而不變的大道。也就是自心本具的智慧之光和普照法界的佛光啊!

 

「信願念佛」—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

「信願念佛」—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lody 的頭像
    Melody

    改變人生的秘密─因果真實案例分享

   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