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:

 

在前一篇上述業力〈化瞋心為慈心-來討報的鄰居(上)的過程之中,我認知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,但是執行起來真的很困難。這個重點是,除了已經在償還的業力以外,更重要的是心性,要怎麼樣在這樣的困境裡面,保持如如不動、忍辱波羅蜜的狀態,才是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。這是訓練自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過程的執念,可以放下多少最好的時候。所以這個考試不是只有償還業障,更要學習怎麼在這個環境中鍛鍊定力,不能一直用逃離的,而是要一步、一步地圓滿進行。

 

我深刻地反省自己,好像不如意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,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直接把對方從這個世界抹去,容不下這個傷害自己的人。其實放到自己現在的生活也是如此,別人對我不好,或持相反意見時,我也會直接起了對抗的心態,而不是先反省自己,或是想想看,有沒有更圓融的手段,可以處理這樣的場面,這就是「我執」非常深重的毒害。所以必須要去克服這種直接就想排除異己的錯誤狀態。

 

懺悔,知道因果後,心情多少會好一些,但要走出當下被吵鬧的困境還是很困難,這時就看定力如何。當然如果對方實在太吵鬧,我還是會過去委婉勸說,對方也會願意停止。

 

修行路上會有各種考驗,這些考驗都是要來幫助自己提升的,要藉假修真,藉由逆境修正自己、改變自己,心性才能漸漸提升。

 

(分享完畢)

 

當別人對我好,我自然回報對他好,這個我們都很容易做到,但是如果他人對我不好,我是否還要對他好,或是包容他?此時就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了。佛菩薩冤親平等,不論眾生態度好或是不好,一律無私心、平等看待,依然是平等的對待、教導與幫助眾生,這就是佛與眾生的區別。

 

《維摩詰經》:「不憎惡人,起調伏心。」對我們不好的人,我們不但不可以有報復的心態,還要升起慈悲、憐憫心來對待,並且有機會時,還要試圖引導對方,能夠用正確的心念來行事。

 

我們做不到冤親平等,是因為這個「我執」太強烈,我不能受到委屈、不能吃虧,因此只要自己感受到對自己不利的情況,防衛心一升起,貪、瞋、癡的念頭便不停席捲而來,想要為自己爭取利益。這些強烈的貪、瞋、癡執念,就是讓我們一直不斷造業的原因。而放下「我執」,才能真正免於造業與輪迴的根本。佛之所以可以做到完全的清靜平等,是因為佛菩薩沒有「私我」的利益,凡夫始終最在意的卻是自身的利益。

 

宣化上人開示:「人不是太過,就是不及,總不能冤親平等。一般人都用情感處事,未能冤親平等;如能冤親平等,則無瞋無愛,一視同仁,所以能大公無私。為什麼要永離貪著呢?因為有貪慾,就生執著;如能冤親平等,即無執著,無執著即無煩惱,煩惱由執著而來。

 

所以佛說: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』,這點乃佛教不同於其它宗教之處,是最民主的。你修行你成佛,我修行我成佛,誰修行誰就成佛,誰不修行誰就墮落畜生、餓鬼、地獄三惡道。

 

在六度之中初發心者,以忍辱波羅蜜為最重要。忍辱是什麼?簡而言之,你沒有過錯,有人批評你不對。你沒有壞處,有人故意說你壞。這種境界來了,你能忍耐,自然無事,化干戈為玉帛。

 

『真認自己錯,莫論他人非,他非即我非,同體名大悲。』能有這樣的胸懷,就是菩薩。」(引用完畢)

 

《阿伯的話─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觀德於忍,觀福於量;有道德,係看一個人的忍耐力多強;有福者,係看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。心胸要寬大,心量放大、不要執著、要看開,不要去執著一些事物相,靜坐可幫助對事物相看得清楚,待人處事較不會發脾氣;量大,福就大,人空空地來,空空地回去,過程要自己努力,這會影響下半生、下一世。」忍辱,修起來不容易,但有能忍辱的胸襟,是修行的關鍵。把自身的利益放少一點,不要太過看重世間各種事項、名利的享受與爭執,放得愈多,可以忍的範圍就愈寬闊,漸漸就能擺脫我們暴戾的習氣,而契入到佛菩薩的境界─ ─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!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!

 

202302 (30).jpg

202302 (26).jpg

 

 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lody 的頭像
    Melody

    改變人生的秘密─因果真實案例分享

   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